作为包头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界知名专家和全国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学术带头人,17年前,杨敬平参与了“非典”战役;今天,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杨敬平再披“战甲”,从病例会诊到重症救治,从包头到巴彦淖尔,他以经验智慧建言献策、以带病之躯冲锋陷阵,践行着医者初心和“呼吸人”的责任担当。
担当重任,17年后再次“战疫”
杨敬平,包头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副组长,内蒙古包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翻开杨敬平的简历:内蒙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内蒙古草原英才,中华呼吸学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蒙古呼吸分会、内蒙古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通信编委,《国际呼吸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编委……映入眼帘的是诸多重量级社会兼职和学术任职,30余年临床经验的累积,荣誉等身。
新冠肺炎是以“呼吸道症状”为典型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在疫情防控与确诊病例的治疗中,“呼吸人”首当其冲。亲历并参与了17年前的“非典”战役,杨敬平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有着高度警觉,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的发展变化和相关诊疗情况。1月21日周二下午,包钢医院召开了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次院办会,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疫情,立即制定相关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筛查流程,会上委托杨敬平通报了钟南山关于新冠肺炎“人传人”的相关论述,指出其“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提醒各科室要加强防护,佩戴口罩、注意手消等,为疫情做了思想上的动员。
包头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成立后,作为医疗救治组的负责人之一,杨敬平参与了我市的疫情防控和病例会诊工作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培训;在指挥部召开的全市疫情防控会议上,根据“非典”经验,与专家组成员共同提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必须“严防死守”,把好“社区关”,通过多部门协作,查体温、发现发热病人,筛查“武汉史”人员……在武汉尚未“封城”时,为我市的疫情防控提出了科学的可行性建议;与专家组成员共同研讨、制定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筛查流程,并就“只要有武汉史的发热病人就坚决隔离、筛查,进行核酸检测和CT影像学检查”等达成共识;提出确诊病例集中救治、重症病例集中优质资源救治的原则,参与包头市第三医院、包医一附院确诊和重症病例的会诊,在内蒙古专家组的指导下,共用研判、制定治疗方案……
“有聚集可能,有武汉接触,立即启动流调,密切接触者必要医学隔离”“防护一级,环境物表空气消毒,接触的医务人员暂不可家,等核酸结果”“如核酸太晚,做CT,必须做!”……1月25~26日,包钢医院确诊了我市第1例、第2例新冠肺炎,此前,在包钢医院“防控指挥部”微信群里,在包钢医院总指挥刘岱副院长的指挥下,杨敬平会同包钢医院专家组及院感科主任,在医务部部长张满峰、刘彦红等人的协调下,就感染疾病科主任(发热门诊负责人)李晓萍首发留观患者情况不停地交流,对病例诊断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有效判读。杨敬平表示,正是严格的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和筛查流程,尤其及时的CT检查,提前锁定了患者的诊断,为及早切断传播途径赢得了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未发生聚集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取得了“战疫”首胜!
驰援巴市,抢救危重症患者
近日,包钢医院收到一封来自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信中对该院为巴彦淖尔市“战疫”一线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敬平、呼吸治疗师徐海燕不畏风险,勇于投身当地一线抗疫表示衷心的感谢。
1月29日,巴彦淖尔市出现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其病情进展迅速,很快转成重症。2月6日,杨敬平接到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命令,立即驰援巴彦淖尔市。接到任务后,包钢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无私提供了高端无创呼吸机V60,中午杨敬平即携带与呼吸治疗师徐海燕紧急赶往巴彦淖尔市医院传染病院区,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给予更高级别的无创呼吸支持。
当天下午4点,杨敬平二人到达巴彦淖尔市医院传染病院区后,没有片刻休息直接进入病区,安装呼吸机管路、解决氧源接口问题,并进行了简短的上机培训,在巴盟医院一线医护同仁的操作下,尽快给患者带上最先进的无创呼吸机,给予病人更高级的呼吸支持,并持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配合情况,呼吸治疗师与一线人员共同讨论,及时调整参数。
“杨主任很细心,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在徐海燕眼中,杨敬平是一位严谨、细心的专家学者,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杨敬平会通过电话与患者“话聊”半个多小时;在进行高流量氧疗、倾尽无创呼吸机救治的各种方法后,患者的病情仍然无可避免地加重,在内蒙古专家组的指挥下,杨敬平及时与巴彦淖尔市防控指挥部的专家们充分评估风险,做好预案,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机的治疗;插管后,患者情况没有预想中的改善,杨敬平通过影像检查及时发现了左胸气胸,迅速制定方案、调整呼吸机参数,实施胸腔闭式引流,解决患者问题的同时,力争把医护人员感染风险降到最低;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当机械通气支持已不能胜任生命支持时,杨敬平与内医一附院董京生主任共同积极配合内蒙古医院ECMO团队,进行了患者及上机指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评估,配合团队进行了家属沟通工作……
随着内蒙古更高级别专家团队的驰援,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内蒙古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和云春梅主任的指导下,杨敬平和专家们细致入微地讨论病情,与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专家连线,开通远程会诊。
“敬平,你作为内蒙专家组成员,和你的团队,在巴盟工作时间之长,贡献之大,影响之远,交口称赞。”3月3日,长达1个月的工作告一段落,杨敬平开始了在巴市为期14天的隔离休养和医学观察,孙德俊院长发来微信,代表自治区专家组对杨敬平和其团队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巴市一线专家亦撰长文致谢,表示待疫情结束,共品河套美酒,同唱友谊赞歌。
坚守一线,“呼吸人”的责任担当
呼吸关乎生命,分秒之间会阴阳相隔。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杨敬平始终坚守一线,帮患者闯过“呼吸关”,为市民守住健康防线。
“累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敬平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因身体原因,多年来杨敬平一直保持较规律的生活起居,但疫情当前,他二话不说,再次冲锋陷阵。
2月初的一天,杨敬平一大早来到医院后,参加了由刘岱副院长主持召开的包钢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随后,去带领呼吸科救治专家位医护专家赶到包钢疗养院发热门诊,时值包钢医疗院刚刚被确定为我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十余名疑似患者被转入诊疗,专家们对这十余患者的病情进行甄别诊断,中午1点多,包钢疗养院的工作结束后,杨敬平立即奔赴市政府,下午2点还有一个包头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会议要参加,会后,再转往东河,参加包头市第三医院确诊病例的会诊……
如此节奏,对于杨敬平来说已是常态。巴彦淖尔工作期间,作为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组的负责人,杨敬平更不能有丝毫懈贻,随时都要在院观察患者的病情,中午不能休息自不必说,晚上随时都要加班,指导患者的治疗。2月9日,患者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治疗,杨敬平随时观察患者病人的变化,指挥救治工作,回到酒店时已近凌晨4点。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杨敬平的处事原则,淡泊名利,不言苦累。这,就是杨敬平,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对党和人民满怀热忱的健康卫士。
1986年,杨敬平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1997年于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临床呼吸工作30年来,杨敬平深入掌握了呼吸科疾病诊疗及基础理论,在MICU进行了机械通气时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科研工作,他在诊疗肺间质性疾病、急性肺损伤、肺栓塞方面有专长。
2003年,内蒙古包钢医院挂牌成立全国第一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实现了呼吸与危重症的捆绑式发展;2006年,医院成立了内蒙古呼吸与危重症研究所,全面开启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针对内蒙古地区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高发,杨敬平参与规划并进行了包头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不同人群咳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研究,为包头市哮喘规范化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广大鼻炎与哮喘患者解除了病痛。为了使包头市的机械通气技术达到更高的水平,杨敬平多次组织举办了包头市及内蒙古地区机械通气学习班,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学和参观,受到了专家们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