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生了!龙凤胎!”王女士顾不上刚刚经历生产,激动地打电话给亲友报喜。
38岁的王女士求子10年,终于如愿。刚结婚前两年没想要孩子,后来想要了却一直怀不上,检查后说是输卵管堵塞,到北京上海看过不少次,也看过很多中医,后来甚至辞了工作,过程历尽坎坷,精神和情绪多次徘徊在崩溃的边缘。最后,她和丈夫找到杜海燕,决定求助试管技术。11月19日,王女士在内蒙古包钢医院顺利诞下一对龙凤胎。
内蒙古包钢医院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杜海燕介绍,从2018年8月28日开始开展试管婴儿技术,截至11月18日,该院已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220名宝宝,其中“夫精人工授精”140名,“试管婴儿”80名。特别是今年10月份以来,有多名试管婴儿在该院出生。
从无到有 开创包头辅助生殖先河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低于1%,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低的一年。影响低生育率的除了老龄化、生育意愿,“不能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0年,我国不孕发病率从12%升至18%。如何让”想生“却”生不了“的群体”能生“?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是最后的办法。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生殖辅助的医疗机构共有523家。
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是选择较多的方法,其中,试管婴儿及似乎临床妊娠率较高。国际上试管婴儿技术开始于1978年,我国开始于1988年。
试管婴儿在医学上称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取出妻子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在体外使其结合并培养,然后将发育的胚胎再移入妻子的子宫生长并妊娠分娩,生命的最初几天是在体外培养箱中度过的。
内蒙古包钢医院是包头唯一一家获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开展有”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试管婴儿“技术。
凭借一流实力 打造硬核生殖团队
杜海燕是内蒙古包钢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带头人,是包头辅助生殖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杜海燕1992年毕业后,来到内蒙古包钢医院成为一名妇产科大夫。工作中不孕症患者的痛苦,让身为医生的杜海燕无数次思索“怎么才能让她们成为一个母亲”?作为一名医生,杜海燕深知“辅助生殖”也许是最后的办法,但怎么才能让辅助生殖技术在包头实现从“0”到“1”的突破?杜海燕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
为了早一天在包头成功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杜海燕准备了很多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5年,杜海燕分别赴北医三院生殖中心、重庆市妇产科医院生殖与遗传研究所、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广东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及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及生殖中心进修学习,2017年7月至9月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法兰克福西北医院妇产科交流学习。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012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杜海燕开始全程组织规划筹建内蒙古包钢医院生殖中心,那段日子,杜海燕压力非常大,经常工作到凌晨,她痛苦过,彷徨过,但她告诉自己,坚持是唯一的选择。她坚信,一切困难都能克服,辅助生殖技术一定能在包头实现。
这期间,医院领导、团队的支持,是杜海燕最大的动力。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2017年4月26日,内蒙古包钢医院“夫精人工授精技术”试运行全票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专家评审,2018年5月23日,内蒙古包钢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术”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正式运行评审。
2018年8月28日,内蒙古包钢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内单精子注射技术”(俗称一代、二代试管婴儿)顺利通过国家级辅助生殖技术专家组评审,获批该技术试运行。
2019年9月26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内单精子注射技术”顺利通过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评审专家组正式运行评审,正式开始运行。
2018年2月23日,包头首例人工授精技术的龙凤胎宝宝在内蒙古包钢医院诞生。
2019年8月12日,包头首例试管婴儿在内蒙古包钢医院诞生。
截至目前,已有上千例通过辅助技术生育的宝宝在内蒙古包钢医院出生。
包头从此有了人工授精技术,有了试管婴儿技术,这在包头发展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意义。硬核实力背后,凝聚着全院每个人的倾力支持、全心付出。
除了学科带头人杜海燕,生殖中心主要技术团队成员均为生殖医学领域专业人员,分为生殖临床妇科组、生殖临床男科组、生殖实验室组、生殖护理组,大多是博士、硕士,骨干人员具备深厚的妇产科和泌尿外科功底,从事不孕不育基础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临床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经验。一流实力打造的“硬核”团队,这是支撑生殖医学中心的坚实后盾。
造福一方 帮无数家庭圆梦
内蒙古包钢医院是包头目前唯一一家获准开展夫精人工授精、一代、二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以医院为依托,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通过“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技术让无数”想生“却”生不了“的群体实现生育的梦想。
目前包头有不孕症患者6—7万人。像王女士一样苦苦求子多年,并因此辞掉工作往返于大城市之间求子的不孕患者不在少数。
包头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使不孕夫妇再也不用往返奔波于大城市之间,耗费巨额费用,不孕患者再也不用跑很远的路、花费巨额资金、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四处求医。
众多不孕夫妇在这里实现了一个圆满家庭的梦想,在生殖医学中心,锦旗一个叠一个。“送子观音”、“送子天使”、“永远的妈妈”……
锦旗上的烫金大字,区别于任何一个其他科室,原本被阻隔的生命,冲破重重障碍从这里出生。
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产的张女士说,杜海燕是孩子“永远的妈妈”,生殖医学中心是孩子“永远的家”。
在生殖医学中心的走廊墙壁上,有一张杜海燕怀抱一名刚出生的婴儿的照片。
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9年8月12日17时46分 。这是包头首例试管婴儿,女婴,4斤6两。
那天,婴儿一声啼哭宣告来到这个世界,早早守候在产房门口的医院院长、生殖中心团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和在产房内帮产妇生产的杜海燕一样,从生殖医学中心筹建,到迎来试管婴儿诞生的这一天,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个孩子,是大家的孩子。
这一刻,人间值得。
作为学科带头人,杜海燕2016年被评为“包头市名医”,2017年当选包头市“鹿城英才”,201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师楷模”,2017年度内蒙古包钢医院“感动医院人物”,2017年当选包头市昆区人大代表,2018年度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好医生”……每一项荣誉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至今,上千名不孕患者已经成功做了妈妈,大家亲切地把杜海燕称为“送子天使”。
无数家庭的求子梦想,从这里变成现实。
除了包头本地,越来越多来自巴彦淖尔、鄂尔多斯,甚至陕西、山西、甘肃的不孕患者来到内蒙古包钢医院,他们即将在这里,实现一个家庭圆满的梦想。
采访中,杜海燕说,她是一名医生,帮“不能生”的群体实现母亲梦,是她的责任。
这个“责任”,是多么伟大的一项事业。
二孩政策已经落地5年,三孩政策也已于今年5月提出,但人口出生率2020年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低。人口低出生率背后,无法生育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目前,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已有220名宝宝在内蒙古包钢医院出生,特别是近一段时间,多名试管婴儿在该院出生,这说明包头辅助生殖技术已经成熟。
全国获批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一共523家,内蒙古包钢医院是其中一家,这是包头医疗水平提升的体现,而医疗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其中一项。
多少年后,当我们回头再看,辅助生殖技术,不仅仅圆了一个“小家”的梦。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资源,生育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也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