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生办公室,局促的办公室里,几厚摞锦旗被随意挂在墙上,不时有患者家属前来询问治疗方案和护理问题,不管多忙,赵荣华总是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温柔细致地耐心解答,回答完毕还会贴心地附上一句“您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赵荣华说:“医生和家属的医疗知识不对等,医生的一句话可能会给患者及家属带去很多疑惑,甚至影响护理工作,所以我想解释得更清楚明白些,为患者带去最好的治疗效果。”
医心为民,深耕不辍
赵荣华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总是梦想自己救死扶伤,为自己和他人祛除病魔、减少痛苦。赵荣华说:“医生对于我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担当和责任,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2005年,赵荣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说起为什么选择神经内科,赵荣华眼里的光芒藏也藏不住,她说:“神经内科既神秘又深奥。你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一切感官、言行举止都有赖于大脑功能。而神经内科的治疗对象就是大脑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肌肉,所以我遵从内心的执着与热爱选择了神经内科。”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8年,赵荣华始终辛勤地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发表各级论文近10篇,参与数项科研课题,同时积极参与重症医学、头晕等专业课题研究,组织并主持疑难病例、危重病例讨论,尤其在神经心理、睡眠障碍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然成为包钢医院神经内科的中流砥柱,但她却谦虚地说:“学海无涯,我还是名医学界的小学生。”
从一名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技艺专业娴熟的神经内科医生,赵荣华从未忘记从医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也换来了患者的真情以待。
用心治病,以情待人
6月12日,对于脑梗患者李大爷来说是生命新的开始。10天前,李大爷被120送到了包钢医院急诊室,急诊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后电话通知赵荣华会诊。脑瘫患者的抢救时间以秒计算,赵荣华一路小跑来到急诊室。询问病情查体后,赵荣华发现患者左侧肢体痛刺激完全无反应,双眼向右侧凝视,便立刻协同家属开通绿色通道,急查头颅CT后显示:患者为陈旧性脑梗死,未见出血及占位性病变。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赵荣华考虑患者为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需要立刻静脉溶栓,但是患发病时间不明,叫醒后卒中,静脉溶栓后患者恐有出血风险,但放弃溶栓对患者及家属生活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两难之间,赵荣华一面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完善检查做好静脉溶栓准备工作,一面积极联系核磁室,为患者争取溶栓时间。
完善各项检查、办理住院手续、入住监护室,赵荣华一路护送,争分夺秒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帮助家属尽快决定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病史和病情,赵荣华最终选择“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静脉溶栓24小时后,李大爷的病情得到的极大缓解,不仅对答流利、双眼活动自如,还能下地活动。复查时头颅核磁显示患者为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小梗死灶,看到这个结果赵荣华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出院时,李大爷握着赵荣华的手感动地说:“我是被担架抬着进来的,今天能走着出院,多亏了你们,谢谢赵医生让我的生命重新开始。”
像这样的生死赛跑几乎每天都在神经内科上演。神经内科病患多,入院时病情危急,尤其是脑出血患者更是需要医生争分夺秒行医问诊。赵荣华工作起来是科室里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已经不记得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生死时速”和多少次的“转危为安”。赵荣华有个习惯,一有空闲她就会在电脑上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读书感悟和经手的疑难病例分析,不停反思与回顾,这种时常与自己对话的习惯使得赵荣华对每位分管患者的病情熟记于心,许多十多年未见的患者再次相见时,赵荣华都能准确说出对方当年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患者们更是对她的认真负责和耐心细致赞不绝口,近20年从医生涯,赵荣华没有接到过一次患者投诉,许多经她负责治疗康复的患者也成了“活广告”,介绍身边的亲戚朋友来包钢医院找赵医生看病,赵荣华诚恳地说:“患者和家属永远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履职担当,守护生命
医学之路道阻且长,赵荣华想要做真正的跋涉者。2021年12月,赵荣华跟随包头市医疗队赶赴满洲里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救治工作;2022年11月,赵荣华带队进驻包头市新冠方舱医院工作,主持新冠肺炎患者的接收及救治工作。她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医疗事业,身体力行地践行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赵荣华说她喜欢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这种大于医生与病患的感情羁绊促使她总想做得更好、更多。在给患者带去健康和温暖的同时,赵荣华也不断收获着成就感和幸福感,每次抽丝剥茧的诊断,每次全力以赴地救治,都成为她砥砺前行的动力。回首过往,迷茫与艰辛历历在目,但赵荣华说:“我一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乐在其中,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