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玲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3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30年,时时刻刻谨守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她一直秉承的工作理念是:“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要细心,耐心,要有爱心,责任心及同理心,要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三十多年的重症岗位坚守,始终如一,初心不改。
冲锋在前,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
2022年底至2023年初,疫情期间,医院封控管理近三个月,当时连同她在内的8名护理人员、14名重症患者、14名病人家属进行闭环管理。看起来好像人员充足,实则8位护理人员每3人白连夜班24小时连轴工作,根本是捉襟见肘。作为护士长的她不但帮忙看护病人,还兼任保洁、伙食管理员、心理疏导员……大家都昵称她为“姚总管”,其中虽然不乏调侃之意,但更是表达满满的敬爱之情。
在当时物质紧缺及不便购买的情况下,她把大家吃不了的米饭留存下来,早晚给大家熬成热乎乎的白米粥,除了满足员工以外,还满足了所有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在当时的不易只有她自己知道。
自疫情放开以来,重症患者骤增,16张重症床位应接不暇,护理人员一周之内陆续全部感染。当时她也被感染了,但是却一天都没有休息,面对着各床都需要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下进行俯卧位的“白肺”重症患者,她也是犯了难。尤其是针对俯卧位下的气道管理、循环管理及皮肤管理等问题,这些对于当时的护理队伍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需要密切观察,不断精细化调整,工作量大又难,当时的护理人员寥寥无几,基本都是带病坚守,但她没有退缩,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无论是“全院一张床”的新冠患者,还是除重症床位外其它病区的机械通气需要帮助调试呼吸机,她都带领团队积极帮忙,在她的协调与努力下大家都平稳地渡过了难关。
点滴做起,当好病人“守护者”
与此同时,她还负责院里PICC门诊的工作,2023年置管量达到691例,同比增长32%,多次解决院内导管相关的疑难杂症,多次为了没有按时来到PICC门诊换药的病人牺牲自己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她常说“不能让病人白跑,我们辛苦一点,但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她也这样要求其她的护理人员,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去年除夕前夜,有一位60多岁的乳癌患者,慕名来到医院PICC门诊,当时这位患者在北京穿刺留置的PICC导管不到一个月,在市里一家医院门诊维护时发现管路堵塞,告知患者无法处理,患者又连续跑了三家医院的PICC门诊均未给得到处理。正值年关,家属抱着最后希望来到包钢医院寻求帮助,当天不是她的出诊时间,她接到了电话后不假思索地到了门诊为患者进行了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经过时1个多小时的精心处理,导管再通。患者的爱人近乎哽咽地说:“在北京刚扎的导管回来堵了,都不给处理,让去北京,这大过年的,护士长,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您了”。患者也激动地说:“我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我都恨不得给您跪下”。类似这样的问题只要遇到她,一定给患者满意解决。
这么多年在劳动强度较大的重症监护病房,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她处处起到表率作用,严格自律,豁达开朗,关心同事,认真严谨对待每一个病人,她常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不是亲情,而是责任。她做到了,在每一次抢救中她都冲锋在前,沉着冷静处理一个又一个护理技术难题,在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时,总是冲在前面为护理人员排忧解难,始终保持MICU工作秩序的有条不紊。自她任护士长以来,她几乎没有休过年休假,也没有代休假,连能正常下班的时候都很少,这不仅仅源于她对岗位负责任的态度,更是源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不断进取,当好团队“领头雁”
她重视团队建设,常常把自己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同时给年轻人创造争取更多机会,并引领职业规划,秉承“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培养了MICU优秀的护理团队。2023年院内公开护士长竞聘,她团队中共有5名当选。她承担了包头市的重症护理培训任务并获得“鹿城重症护理优秀工作者”、“包头市重症护理学优秀师资”荣誉称号;她的团队同时承担了院内重症护理的培训,院内静脉治疗培训等,2023年5月MICU被评为“护理先进集体”,6月被评为“航天医科优秀十佳班组”;在院里举办的“一科一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是她从未就此停歇,一直在“精进技能水平,提高服务理念”的路上前行。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她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和进行临床科研研究,近几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科研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专利3项,以主编与副主编出版著作6部。
锦书难写精神,丹青难绘使命。她践行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责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的崇高使命,一路走来时光在变,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