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3:18分,在万籁俱寂的时刻,当城市的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普通外科董秋菊护士长突然被一条微信唤醒。王东医生告知董护士长“凌晨一点接病人”,急需她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跟台协助。没有丝毫犹豫,董护士长迅速整理好心情与行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深知,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较量的战役中,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罹患肝硬化十年的张先生(化姓),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肝硬化病痛折磨后,他终于迎来了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刻——他等来了期盼已久的肝移植手术。这十年间,疾病如同阴影般伴随着他,日复一日地侵蚀着他的健康与希望。无数次的检查、治疗,以及对生命奇迹的默默祈盼,都汇聚成了这一刻的曙光。当医院通知他匹配到合适的肝脏供体,并确定进行移植手术的消息传来时,张先生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感激。

手术室里,赵金主任团队的柳叶刀划开皮肤时,暗红色的血雾如同打开了封印十年的魔盒。移植团队面对的不仅是硬化如石的病肝,还有薄如蝉翼的血管壁和遍布腹腔的侧支循环。麻醉科团队在血管活性药物与自体血回输系统间织就生命之网,在正常血压的生死线上波动。
11小时46分钟后,当第一缕金辉穿透手术室的防尘玻璃,新移植的肝脏在张先生体内分泌出金黄色的胆汁。监护室外,女儿攥了整夜的手机,手机屏幕显眼的"平安"二字被泪水浸得发亮。
在包钢医院普通外科的走廊里,李尚东主任、刘瑞主任及主治医师王东瘫坐在更衣室长椅上,手术衣前襟的血迹已凝成深褐色的勋章。
手术室外,护士长董秋菊悄悄为连续站立12小时的医生们备好了葡萄糖注射液。窗台上不知谁放置的绿萝新抽的嫩芽,正向着穿过双层玻璃的稀薄阳光伸展。这场持续近半个昼夜的生命战役,不仅是冷峻的医学数据胜利——血氧饱和度99%、凝血功能正常、胆汁分泌量正常——更是一个父亲在生死簿上偷来的崭新页码。当查房团队再次走进监护室,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正与春日融雪的韵律悄然合奏。

内蒙古包钢医院是国家卫健委批准的可以开展肝、肾及小肠与胰腺移植的医院,是内蒙古肾脏移植中心和内蒙古肾脏移植质控中心。1981年开展第一例肾移植手术,2004年开展包头市首例肝脏移植,2007年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首例活体肝脏移植,2012年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首例心脏死亡捐献肝脏移植。2023年,为推进包头市医疗高地建设,内蒙古包钢医院获准成立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