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一女子惨遭车祸,不幸右肢断裂。内蒙古包钢医院紧急展开“断肢抢救赛”!6小时黄金时间,成功再植,断肢复活!

黎明,惨剧突发!
黎明尚未破晓,惨剧顷刻发生!
时隔一个月,当56岁的林女士(化名)躺在医院里,抚摸着打着钢钉的右腿,回忆起那场猝不及防的车祸时,依旧心有余悸,声音颤抖,眼泪在眼圈里打着转。
3月6日凌晨5点,林女士骑自行车出门时,猝不及防地被一辆疾驰的小轿车撞飞。在剧烈的冲撞下,林女士被甩出五六米远,右腿瞬间断裂、血肉模糊!
林女士的丈夫回忆道:“我赶过来的时候,我媳妇哭的撕心裂肺,我一看,右腿连着脚的地方全断了,就连着一点点皮。当时我的天都塌了,我媳妇的腿肯定是保不住了。”
救护车呼啸着奔往内蒙古包钢医院(以下简称包钢医院)急诊科,正在值班的骨科医学部·手足踝外科组长王永军闻讯赶来,当即调动两名医生,紧急开启应急预案!
“当时患者右脚的脚踝骨头碎裂、神经、血管、筋腱全部断裂。”王永军医生说:“我们将她诊断为右踝关节完全离断伤。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的话,第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生命危急;第二,肢体超过8小时再接,成活率将会大大降低,也许还面临着截肢……”

争分夺秒 断肢“复活”
事不宜迟,相关生死!
补液、备血、包扎伤口、联系手术室……40分钟后,在科主任张澜、麻醉手术室医生、护士以及骨科郑医生和李医生的配合下,由王永军医生主刀的“断肢再植抢救赛”迅速地拉开帷幕!
肢体离断再植本就是一项极其复杂的高难度手术,而林女士的伤口挫伤严重、污染严重,导致手术难度进一步攀升。面对如此严重的伤情,具有10多年断指短肢修复经验的王永军医生临危不乱,再尽“勇者风范”!他用每一分钟的精湛医术和时间抢夺生命,展开了一场无声而激烈的“保肢战”:清创伤口;搭建骨架;在放大6倍的显微镜下,利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对细如发丝的血管、神经、肌腱进行吻合……分秒必争、毫厘不差,将精准高效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犹如“在豆腐渣里重建供水系统”。
在穿针引线、精巧缝合中,最终,历经6个小时的精雕细琢,手术完美收官,断肢成功复原!

“针尖上的芭蕾”
术后,经密切观察和悉心护理,林女士的右肢血运良好,未出现血管危象症状;伤口也没有出现感染、发脓,慢慢结痂。她从最初麻痛知觉的恢复到能够活动肢体,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从绝望到重生,仅仅用时一个月。王永军医生介绍:“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治疗计划,力争最大程度地帮助她恢复功能。大约两到三个月以后,她就可以转到康复科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了。”林女士感动地说:“王大夫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待人耐心温和,每天查房三四次,节假日也不休息。碰到王大夫真是我的幸运。有他在,我非常的安心,也更有信心接受后期的治疗。”

断肢再植术,在业内被誉为“针尖上的芭蕾”
从外观到功能,每一个肢体的“重生”,都记录了医护人员不分日夜的付出。像这样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高度精细化操作的马拉松式手术,在包钢医院手足踝外科非常常见。
本次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包钢医院手足踝外科,再一次技术破题,创造了该科室创科10余年来的第132例、极高难度的肢体离断伤再植手术。

据了解,包钢医院手足踝外科前身为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专业组,2014年独立成科,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专业治疗足踝部疾病的临床科室,2022年手足踝外科和骨科整合为骨科医学部。
在骨科医学部负责人酆波副院长的带领下,每年急慢诊手术量近1300台,其中高难度手术率达到 20%。
科室率先开展多项足踝部手术等新技术新业务;在创伤、运动损伤、脊柱、关节矫形、手功能重建、周围神经损伤及穿支皮瓣创面修复、断指(肢)再植、足踝部畸形、糖尿病足溃疡等疾病诊疗领域,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足踝专业空白。
医生提醒
如若发生意外,切记正确处理伤口,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就医。事故发生后的6—8小时内是断指(肢)续接的黄金时间,超过这一时间,断指(肢)的成活率将会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