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面写着“赠:包钢医院急诊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 ‘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鲜红锦旗,被郑重地送到了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手中。这不是一次寻常的致谢,这面锦旗的到来,跨越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承载着一个悲伤故事的尾声,更诉说着一段超越生死、源自生命最深处的信任与敬意。

时间回溯:生死时速与“无名”初遇
日历翻回5月27日。那一天,急诊医学科如往常一样,笼罩在争分夺秒、紧张繁忙的气氛中。救护车接回一位身份不明的危急重症患者——患者此刻没有任何有效身份证件,没有家属陪同,成为了急诊流程中的一位“无名氏”。生命至上,分秒必争!面对身份未知、病情危殆的“无名氏”,急诊医学科没有丝毫犹豫和耽搁。“绿色通道”制度在第一时间被启动! 科室内迅速联动,党员骨干冲锋在前。医护人员秉持“先抢救、后结算”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分诊、生命支持,请相关科室会诊,影像学检查迅速展开,精准高效的诊断锁定了夺命的元凶——脑出血、脑疝!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生命危在旦夕。整个急诊团队投入了与死神的极限赛跑,持续给予患者最高级别的抢救治疗和支持,之后收到ICU住院。奈何患者病情过重、进展迅猛,最终未能挽回生命,不幸离世。
信任归航:迟来的锦旗,深沉的回响
逝者安息,而生者的情感仍在流淌。在处理完沉痛的后事之后,居住在外地的逝者王刚家属,对事件的经过进行了详细而艰难的回顾。
当得知自己的亲人在生命最后时刻,是在包钢医院急诊医学科被当作一名“无名氏”收治时,家属的心情是复杂的。然而,更令他们震动和感动的是,即使在面对身份不明、没有家属在场、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包钢医院急诊的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地履行了救死扶伤的天职!那第一时间为生命亮起的“绿色通道”,那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抢救过程,那遵循规范、一丝不苟的诊疗操作,即使最终结果令人悲痛,这份在极端情况下的职业坚守、生命尊严的维护和规范程序的遵循,深深触动了家属的心灵。
这份感动与敬意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愈发强烈。6月25日,为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感激,王刚家属专程从外地赶来,将一面承载着复杂情感却无比真挚的锦旗送到了急诊医学科。他们流着泪,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说:“我们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最后是被当作‘无名氏’送来的。可你们没有迟疑,没有等,马上就开通了绿色通道去救他。不管结果怎样,你们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及时、那么规范。我们真的很感激,感谢你们没有因为‘无名’而放弃对他生命的抢救!”
仁心闪耀:绿色通道与生命至上
这面迟到了29天的锦旗,其分量格外沉重,其意义尤为深远。它是对“绿色通道”制度的至高肯定: 证明了在包钢医院,无论贫富、无论身份、无论境况,“生命至上”的信念已融入急诊急救流程的血脉。它不仅仅是一条快速通道,更是一条守护生命尊严与希望的生命线。它是对急诊医学科团队职业精神的深刻赞颂:在最危急、最无助的时刻,在结果未知甚至走向悲痛的巨大压力下,全体医护人员展现出的是无与伦比的职业担当、精湛的专业素养和深沉的人文关怀。他们的作为,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更是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凝聚力量: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急诊医学科全体成员,庄重地接下了这面意义非凡的锦旗,并对家属的理解和信任表示深切的感谢。他们表示:“这面锦旗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更是我们持续前行的动力源泉。它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绿色通道’畅通的不仅仅是急救流程,更是通往患者和家属心灵的信任之桥。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恪守职责,以规范促安全,以技术保安康,以仁心暖人间!包钢急诊人必将把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转化为更强的前行力量,为每一位生命保驾护航!”
这面跨越生死、承载着无言信任的锦旗,不仅悬挂在急诊医学科的墙上,更将永远镌刻在所有包钢医院同仁的心中。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无论面对何种艰险与未知,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永远是我们最崇高的誓言和最坚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