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诊疗 护理入微 不是协和 胜似协和”——一面承载着生命重量的锦旗,近日送到了内蒙古包钢医院血液内科陈文新主任与白洁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手中。送锦旗的,是一位36岁的胸腺癌多发转移患者李某。十六个字,背后是一段跨越北京与包头、持续整整一年的生命接力。
一年前,正值壮年的李某被确诊为胸腺癌并伴多发转移。由于发现较晚,癌细胞已广泛扩散,北京协和医院评估后认为其身体难以耐受化疗,建议保守治疗。带着几乎破灭的希望,李某回到家乡包头。此时的他还出现了凶险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象指标严重异常,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抱着最后一试的心态,李某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医院血液内科。陈文新主任立即组织团队展开救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这句话,不仅稳住了家属的情绪,也坚定了团队的信念。团队迅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控制DIC、调节血象,到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每一步都精准施策、全力以赴。
治疗路上,难关不断。DIC引发出血、血象异常增加感染风险,任何一环失控都可能前功尽弃。陈文新主任每日多次查房,紧盯指标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白洁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精准执行每项操作,监测生命体征,疏导患者情绪,用专业与温暖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一天深夜,李某出现脑出血征兆,值班护士及时发现并上报。陈文新主任与白洁护士长迅速到位,组织抢救。数小时紧张救治后,患者转危为安。望着监控仪上逐渐平稳的数字,所有人才松了口气——这样的不眠之夜,一年中并不少见,但血液内科团队始终坚守,一次次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坚守,终见曙光。经过一年系统治疗与精心护理,李某的DIC得到控制,血象基本恢复正常,癌症症状也明显改善。他从卧床不起到能自主活动,从心灰意冷到重拾希望。“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你们的技术和责任心,一点都不比北京大医院差!”复查时,李某热泪盈眶。
如今,李某病情稳定,还能陪一岁多的女儿嬉戏玩耍。为表谢意,全家特地定制锦旗送至科室。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感激,更是对血液内科医疗水平与服务温度的高度认可。
在生命面前,没有“大医院”与“小地方”的绝对界限,有的只是医者永不放弃的坚守。医院血液内科团队用仁心与专业证明:只要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就能书写更多“胜似协和”的生命奇迹,为困境中的患者点亮一束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