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主题专栏 >> 医患故事 >> 正文 医患故事

莫道桑榆晚 人间有真情

周日,约几位同学到郊区莲花山登高。浅浅的秋天略有风轻云淡,置身于苍松翠柏的莲花山脚下,轻松畅酣,爬上了山顶登高远望,海阔天空。目视美景,心情飞跃,兴致之时忽听一同学说:哎这腿大不如从前了,爬不动了,老了。一丝山风掠过,想到现实中的自己,几年后即将步入老年生活,而眼下70多岁的父母,80多岁的婆婆,还有我所在的病房住着那么多90多岁的老年患者,想起曾经护理过的已去的那些老人,猛然间心情有些沉寂。谁都不想老去,但老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

清楚记得,那是调入老年科第二年的春天,科里住了一位80多岁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大娘。大娘是一位15岁就参加工作的老革命,独立、倔强、自强,随着病情逐渐的加重,每天便血好多次,身体虚弱,逐渐不能自理,老人固执的个性,始终不愿通知家人前来陪护。病房值班的医生护士们每天帮助排便倒便,刺鼻难闻的血便,看一眼都难受,想起就恶心。

大娘禁食水,每日口腔护理,会阴部护理,肛周护理,更换卧位,甚至生活护理,几乎是护士专人在照顾和护理,病情的加重,大娘情绪变得很坏,甚至有些尖酸刻薄,年轻的护士们不理解,尽管如此,还是教育护士们一如既往待亲人一样照顾她,理解她,鼓励她。甚至有意提起她当年为了革命的光荣的岁月,唤醒和感动大娘,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住院一个月后,老人还是去了。她的两个女儿说着感谢的话,可我的心沉甸甸。因为我们的工作除了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还有付出,还有理解,还有道义,还有责任,还有对生命的敬重和入职时的誓言。

2013年的夏天,病房住了一位90多岁的大爷,老人三个儿子,每周只来一次,拎一箱牛奶几袋面包,待几分钟就走人。老人也是1949年前参加工作的,据说每月工资也不少,但每天只能吃牛奶面包,本应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年龄,却只有在医院度过,看着老人单调的食物,医生护士有时从家给带些饭菜,有时直接楼下给买些,看着他颤颤巍巍,着实又怕他跌倒烫伤,护士每日轮流给他打水,长期没有家人的陪伴和照顾,老人性格逐渐孤僻古怪。物品不让动,病床还堆垃圾,甚至拿拐杖,敲门敲桌子,蛮横不讲理。整日和老人们打交道,不难看出,老人种种异常的行为,是缺乏家人的陪伴和亲人的爱。

老人住院一年多去世了,清楚的记得老人去世前几天老泪纵横,千恩万谢这一年来,医生护士对他的好和包容,并让我一定代为转达他的谢意。也许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阳光撒到老人的心田,倔强的老头终究被感动了。

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孩童到老人,不管是什么年代,什么境况,有一点相通的,那就是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在老年科工作的这些年,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更多的是感动,也让我受益匪浅,不知从何时开始,理解,心疼,牵挂父母及公婆。需要他们时,他们毫无保留,待他们风烛残年,黄昏之时,及时施以回报。每次回家大包小包,想着老人们想吃的爱吃的,一进门就开始干活一直到走。老公更是有名的孝顺儿子,也许是老公的熏陶,也许是病房老人们的世事沧桑。也许是职业的使命,使我变得更加宽容,并且能够从善良角度去理解每一个人。

老人是一部历史,是一面旗帜,是一道风景,无形之中会一点一滴的给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渗透传递。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寒冬里的一把火,沙漠中的中的一泓泉,久旱的一场甘霖。

曾经不解,为什么把重阳节定在秋天里,现在想来,或许有几分道理。经历了冬的孕育,春的绽放,夏的成长,到了秋天,硕果累累。而人的一生,经历了青春年华,键壮的中年和迟暮的老年。四季的变迁如同人生的经历,何其相似。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今天,我们不仅仅,抓住为霞尚满天,更要人间重晚情,敬老爱老,不仅是一项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的进展,我们的责任重大,愿这种美德,这项使命,源远流长,无论在社会,在医院,在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家庭,都要发扬光大,薪薪传承。

当曾经童稚写满我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当现在皱纹爬满我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湿润心底——莫道桑榆晚,人间有真情。


老年医学科  班玲玲


上一条:护士的成长故事
下一条: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