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两盆、三盆……直至第六盆水缓缓淋下,泥沙随水流尽,九岁女孩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她轻声说:“阿姨,你就像一束光,照亮我心底的深渊。”那一刻,内蒙古包钢医院儿科病房里,温暖悄然流动。
8月10日,内蒙古固阳县白菜村突发洪水。一辆SUV车在通过河槽时被1.5米深的浑浊洪水围困。车内一名9岁女童与家人在下车自救时被急流冲行近千米。她数次被洪水淹没,口、鼻、耳中灌入大量泥沙,全身多处擦伤。生死关头,她以惊人意志抓住巨石站起,最终被家人救起。
据家属回忆,洪水夹杂泥沙瞬间淹没车辆,小女孩在激流中挣扎漂向下游,多次呛水,鼻梁、膝盖等部位被杂物划伤。获救时,她浑身泥沙、剧烈咳嗽却仍保持清醒。经固阳县中蒙医院初步清创后,被紧急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接诊护士回忆道:“孩子满身是泥,头发里嵌满沙砾,但她的眼神格外坚定。
转入医院后,儿科医护团队迅速启动溺水应急救治流程。为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护士长带领团队为小女孩实施基础护理。副主任护师王小玲动作轻柔地为她清洗全身,仅头发就足足用了六盆水。她小心翼翼地清除孩子耳鼻内的残留泥沙,并为擦伤部位仔细消毒、包扎。“孩子特别懂事,清洗过程中还一直对我们说谢谢,”责任护士语气动容,“那一刻,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目前,该女童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观察与康复治疗。在这场与洪水较量的生命救援中,医护人员的细致与关爱,不仅洗去了泥沙,更涤荡了恐惧,用仁心与仁术点亮希望之光。
医护提示:溺水后隐蔽伤害需警惕:洪水溺水者即使意识清醒,仍可能存在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风险,需严密监测72小时。此外,泥沙残留易引发皮肤感染,彻底清洁是关键。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强降雨,河流、湖泊水位上涨,低洼路段易积水成灾。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特别整理以下防溺水知识,请务必牢记:
一、出行前做好防范
1. 关注天气预警: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洪水预警期间前往山区、河岸等危险区域。
2. 规划安全路线:驾车或步行时避开易涝点、桥洞、地下通道等低洼地带,绕行积水路段。
3. 备好应急工具:车内常备救生锤、急救包,雨天出行可携带便携式浮具(如救生衣)。
二、遇积水/洪水如何应对?
• 步行时:避免蹚水,尤其水流湍急或水深超过膝盖时,易被冲倒。用木棍试探水下情况,避开井盖缺失、暗沟等隐患区域。
• 驾车时:遇积水路段勿强行通过,30厘米水深即可导致车辆失控。若被困,立即弃车逃生,切勿在车内等待(洪水上涨速度远超预期)。
三、不慎落水自救要点
1. 保持冷静:屏住呼吸,避免呛水,用手划水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2. 利用漂浮物:抓住木板、树枝等增加浮力,顺水流方向缓慢移动至稳固物体(如大树、岩石)旁。
3. 减少体力消耗:洪水浑浊时避免盲目挣扎,采用“仰漂”姿势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四、儿童防溺水特别提示
• 家长需全程看护,教育孩子远离河道、水坑,禁止野泳。
• 若儿童溺水,立即清理口鼻异物,进行心肺复苏(CPR),并拨打120。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雨天出行务必提高警惕,共同守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