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忙碌的上午,轻症,重症……连续接诊16人。临近中午十一点半,大家想喘口气,歇歇,这时又有一男性患者因腹股沟疝要住院,肩上挎着一个用床单打包成的包袱,一看就是外地的,50多岁,矮胖的身材,黝黑的面孔,陪着来的是个女人,很显然是俩口子,个头不高,脸上没有任何修饰,瘦弱身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
我们说没有床,女人立马急了,说这次怎么也要做手术,他老是不舍得,不舍得,拖了十多年了,动不动疝气就掉下来!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住哪?病床满满的,我犹豫着,顺便多打量了一会儿,也是好奇。
也不是没有,还有一张床,可旁边是个植物人,瘫痪在床20多年了,永远嘴张着,眼睁着……身体受压部位多处溃烂坏死,没有谁愿意住一个屋,那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让人不寒而栗……实在没办法啊!当责任护士将该患者领到床边时,俩人估计也是被惊到了,屏了屏气,站在门口迟疑了一会儿,女人先进去,瞅瞅,转身说:“挺好!紧挨着卫生间,上厕所方便。”护士也是不忍心,一再解释,说等有床了再调换……
完善术前准备,要手术了,床位仍然紧张。不过,几天后,护士都反应说那个屋没那么大味儿了,而且两家处的还挺好!女的经常帮隔壁床翻身,打水,照应着……她老公手术后该拆线出院了,还住在那个屋,他们也从来没有找我们调床的意思,我们也早忘了对人家的应允。
印象中是出院那天,夫妻俩人在护士站等办手续时说:“我们是卖面筋的,等好些了,给你们送些过来,尝尝……”也就是客气,谁还会当真,一批又一批的病人入院,又出院……真真切切能记住的也不多,尤其是小手术,住不了几天的患者不计其数......
特别是2023年,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欢乐与祥和的氛围。一时间举国上下听从指挥、统一部署,封城隔离,居家不出……一夜之间,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人们诚惶诚恐,整个思维都断片了,留在心底的记忆似乎都被抹杀了。
经历两个多月,国内疫情战取得了胜利,人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是防护工作仍然继续着……医院规定各病区设门班护士把守,测温,登记……这天,一个拎着大兜子,喘着粗气,很是瘦弱的女人被挡在门外,一不是探视,二不是看病,说是给护士送面筋的。
护士很是纳闷,赶紧跑到护士站说,一个病人的家属,拎着一大袋子面筋要给咱们送,你们能想起来不?几床来着,快快想想……我们应着,想着,眼前是一个瘦弱的女人,那是一副饱经风霜的面孔,但那坚定的目光我想起来了,是那朴实厚道的两口子。那女人有些难为情地说:“本来说好给你们送些面筋的,有疫情,不能出门,我们也不敢来医院,这下好了,我做了不少!一早就动身,才来!有辣的,不辣的……”顿时内疚感紧紧包裹着我,望着女人远去的背影,我们齐刷刷地站起,为这样的女人深深地鞠躬!
那天中午我们都吃面筋,那酸爽,那筋道,是我们从来也没有吃过的,也是我们吃过最好吃的午餐!
普通外科 赵静